关于第二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
(市序号40)反馈事项交办件
整改销号情况的公示
2024年8月,收到第二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市序号40)反馈事项交办件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立即组织相关责任单位进行核实办理,反馈事项已经整改完成,现将反馈问题整改销号情况公示如下。
一、整改目标
1.实现低茬收割标准化,确保大部分农作物收割留茬高度在15厘米以下,秸秆粉碎还田长度在10厘米以内,减少田间秸秆残留量。
2.提高秸秆离田利用效率,使畜牧养殖牛场对秸秆积极收集、秸秆饲料化消耗与存储。
3.建立健全收储运体系,实现秸秆从田间到利用终端的顺畅流转,保障秸秆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
4.强化秸秆禁烧监管力度,杜绝秸秆露天焚烧现象,确保空气质量不受秸秆焚烧影响。
二、整改时限
立即整改,长期坚持。2024年12月底前销号。
三、整改措施
(一)低茬收割方面
1.宣传培训:组织农机手参加专业培训,详细讲解低茬收割的技术要点、重要性以及对后续农业生产的积极影响,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演示等方式,让农机手充分认识到低茬收割的必要性,共培训农机手3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000份
2.设备改造与监管:鼓励农机手对收割机进行适当改造,安装低茬收割装置,同时加强对收割作业的现场监管。设立多个巡查小组,在农作物收割期间对田间收割情况进行巡回检查,对留茬高度不符合要求的及时督促整改,经过整改目前大部分收割作业留茬高度已控制在15厘米以下,秸秆粉碎还田长度在10厘米以内,较整改前平均留茬高度降低了10厘米,田间秸秆残留量明显减少。
(二)秸秆离田利用方面
1、为畜牧业提供了丰富的饲料资源,秸秆饲料化利用产业的发展还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了农村经济的繁荣。有效减少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降低了温室气体排放。
2、 提高农户和养殖企业对秸秆离田饲料化技术的认识和应用水平,建立健全秸秆收集运输网络,鼓励和支持专业化的秸秆收集运输企业发展,降低收集运输成本。
3、农作物秸秆离田饲料化利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和市场监管等多方面的努力,有望实现农作物秸秆离田饲料化利用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经济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三)收储运方面
1.设施建设:加大对秸秆收储运基础设施的投入,新建了一批秸秆临时堆放点、储存仓库,并配备了相应的装卸、运输设备,基本覆盖了主要农作物种植区域,为秸秆的集中收储提供了有力保障。
2.主体培育:积极培育秸秆收储运专业合作社、企业等经营主体,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补贴等方式,鼓励其参与秸秆收储运业务。目前已发展了3家专业合作社,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收储运网络。这些经营主体与农户签订了秸秆收购协议,按照市场价格收购秸秆,不仅解决了农户秸秆处理难题,还实现了秸秆资源的规模化、产业化收集与运输,提高了秸秆综合利用效率。
(四)秸秆禁烧方面
1.强化宣传:通过乡镇联合召开了推进部署会,共出动秸秆禁烧巡查人员和宣传车50人次,悬挂宣传横幅40条,张贴通告2000份,广泛宣传秸秆禁烧的法律法规、政策要求以及焚烧秸秆的危害,营造浓厚的禁烧氛围。
2.网格监管:将本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专门的监管人员,明确其监管职责和范围。利用无人机、高清摄像头等先进设备,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进行实时监控,确保一旦发现焚烧秸秆行为能够及时制止并依法处理,秸秆露天焚烧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空气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四、整改完成情况
1.针对农机手技术问题,进一步加强培训频次和深度,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一对一帮扶指导,确保农机手能够熟练掌握低茬收割技术,并建立长效的技术跟踪服务机制,及时解决作业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2.加强秸秆离田利用,通过畜牧整合牛场对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宣传,鼓励牛场积极参与农作物秸秆收集并做饲料化使用与存储,根据的政策给予一定补贴支持。
3.完善收储运体系,培育壮大秸秆收储运主体,鼓励成立专业的秸秆收储合作社或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补贴支持,配备充足的收储运设备,如秸秆打捆机、运输车等,降低收储运成本,同时加强对市场的监测和调控,建立稳定的秸秆价格机制,保障经营主体的合理收益,提高其参与积极性。
4.杜绝秸秆焚烧现象,加强秸秆禁烧宣传,宣传车、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秸秆焚烧的危害及综合利用的好处,提高农民环保意识,进一步细化网格划分,增加监管人员和监控设备投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作联动,实现信息共享,形成全方位、无死角的监管格局,彻底杜绝秸秆露天焚烧现象。
目前,省第二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市序号40)已经整改完成,已通过市级整改验收。
该反馈问题已完成整改,已办结。
五、公示情况说明
如果对该问题整改情况有异议,请在公示期间(2024年12月13日—12月23日,共10个工作日)向我单位提出。
联系人:朱必丹 13387178752
通山县人民政府
2024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