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湖北台 咸宁台 通山台 综合报道)长眠通山72年,河北籍烈士乔凤山终于魂归故里。7月18日,来自河北省邯郸市的烈士亲属来到通山县,带着乔凤山“回家了”。

当天上午,乔凤山烈士的5位亲属前往通羊镇赤城村拜祭,并慰问为烈士捐棺和扫墓的村民。


乔凤山又名乔上海,1924年出生,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乔七方村人。1948年3月参军,担任班长。1949年7月,在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514团攻打国民党残余势力大刀会总堂时,乔凤山与数倍于自己的顽匪搏斗,身中数刀。在运往通山县城抢救途中,行至赤城村城坑庄,由于伤势严重,留下“我家是河北永年县乔七方村”的遗言,就永远地闭上了双眼,年仅25岁。乔凤山安葬时,村民吴兴发主动捐出自己存放多年的棺木。
他自己不知道积累了多少年,光积累那个木头都很不容易,十二莲花也就是说整副棺材就是十二根木头,所以也比较贵重他(我爷爷),说这位解放军我要把他当作自己的亲人, 把他安葬好,即使以后没有这副棺木,自己可以草草埋葬。
烈士长眠于城坑,村民们视如亲人,年年供奉。特别是吴碧仙老人,在长辈的影响下,认烈士为义父,坚持守墓达50余年。见到烈士亲属,吴碧仙老人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孙子要跟他的孩子讲,乔爹一直不能忘记了,一直要记得传下去,把他的坟墓保持好,七十二年了,要把他迁回家,迁回去我高兴是高兴,好是好,就是舍不得,我习惯了,跟我自己父亲一样的。
村民吴兴发虽说已过世多年,却叮嘱后人要为烈士寻找亲属,三代接力,72年从未间断。由于信息不全,加之行政区划变化,多年以来,寄出的众多信件都石沉大海。乔凤山的亲属也一直没有找到他的墓地。
从我爷爷找,我父亲找,我嫁过来我爷爷就给我讲了这段历史,他就叫我帮忙找,所以我就写信,不知道写了多少封,我自己也记不清楚,结果每次都是石沉大海,心里还是失望过,但是还没灰心,我总是想一定能找到, 一定要想办法帮乔烈士找到家。
从1949年开始,我听我父亲说,我奶奶骑着毛驴,当时交通不发达,也没汽车,就是骑着毛驴出去找,当时出去找没有方向。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2021年7月初,从河北邯郸传来带来了好消息:乔凤山烈士亲属找到了。

当天,乡亲们以最高礼节,送烈士返乡。村道两旁,数百名乡亲自发为烈士送行,目送英灵回家。乔凤山烈士的侄子乔爱民已70岁,虽说中风,行动不便,在他人搀扶下,颤颤巍巍,眼含热泪,双手捧着烈士的遗骸,边走边呢喃着。
叔叔回家了!
我主要是一来把我叔迎接回家,二来要谢谢这些恩人,为我叔叔守墓七十多年, 我要谢谢他们,见见他们一面,感谢他们,看看他们 这就是我们的亲人,我们永远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