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重突出 “抓项目、扩固投”工作重点,狠抓产业增实力,招引项目提后劲,普惠民生保稳定,全力以赴确保经济发展目标实现,开创了富裕、宜居、畅通、平安、文化、和 谐“六型通山”的新局面,全县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实现了通山经济逆势回升、“稳中快进”,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一、综合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初步核算,2012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 69.69亿元,同比增长13.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97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2.9亿元,增长21.3%,其 中,工业实现增加值19.22亿元,增长18.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4.82亿元,增长10.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 16.5:28.2:55.3调整为17.1:32.9:50。
民生工程扎实推进。2012年,全县38项民生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全年教育支出36512万元,增 长59.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801万元,增长6.6%;住房保障支出8142万元,增长21.8%。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78万 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49万人。医疗卫生支出16144万元。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2012年城镇新增就业7213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014人,农村劳动力 转移就业6753人。全年已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3560本,其中就业登记2801人,失业登记759人。公益性岗位累计安置1881人,其中今年安置 798人,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745.13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87人,共计1435万元,带动就业1056人。全年培训各类人员3741人,其中农 村劳动力培训1252人;再就业培训916人;就业前培训1168人;创业培训405人。创业成功397人,带动就业156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3.6%。
二、农业
2012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8.55亿元,同比增长19.6%。粮食播种面积31.05万亩,增长1.3%;油料播种面积6.12万亩,下降2%;蔬菜播种面积10.34万亩,与去年持平。
2012年,全县粮食总产量8.25万吨,增长2.4%;油料产量0.46万吨,与去年持平;蔬菜产量15.22万吨,增长3.7%;水果产量1.45万 吨,增长2.1%;生猪出栏19.68万头,增长4%;家禽存笼140.56万羽,增长3.8%;肉类总产量1.93万吨,增长1.6%;水产品产量 1.21万吨,增长14.2%。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2年,全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9.68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5亿元,占GDP比重为22.2%,同比增长18.9%。其中,国 有企业产值1.3亿元,增长50.5%;集体企业产值2.75亿元,增长27.2%;股份制企业产值33.88亿元,增长10.6%;外商及港澳台企业产 值2.01亿元,增长33.4%;其它经济企业产值8.78亿元,增长3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量 |
产品名称 |
计量单位 |
数量 |
增长% |
原煤 |
万吨 |
4.8 |
23.5 |
服装 |
万件 |
56.3 |
-10.6 |
人造板 |
万立方米 |
15.4 |
487.8 |
水泥 |
万吨 |
17 |
-27.7 |
商品混凝土 |
万立方米 |
44.8 |
170.7 |
天然大理石建筑板材 |
万平方米 |
444.2 |
23.6 |
铁合金 |
万吨 |
3.3 |
-26.5 |
2012年,全县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产值5.93亿元,比上年增长0.9%;期末从业人员2446人;全年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6.56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37.44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
201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6.51亿元,同比增长39.4%。其中项目固定资产投资78.58亿元,增长47.8%。在全部投资%,第一产业投资 16.9亿元,增长73.4%;第二产业投资42.87亿元,增长19.5%;第三产业投资17.77亿元,增长22.6%。
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内资72.39亿元,增长67.5%;实际利用外资789万美元,增长9.6%。全县引进3000万元以上项目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个(工业项目5个,农业1个,旅游业1个)。
五、国内贸易
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6亿元,同比增长16.4%。从销售规模看:限额以上完成18.78亿元,增长18%;限额以下完成13.82亿元, 增长14.4%。从行业看:批发业完成2.02亿元,增长16.8%;零售业完成22.49亿元,增长18.1%;住宿业完成4.34亿元,增长 13.6%;餐饮业完成3.85亿元,增长28.8%。
外贸出口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外贸出口总值33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7.8%。
六、交通、邮电、旅游
2012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5148.16万元。完成绿化里程22公里,完成油路补挡3000平方米,填补坑槽65000平方米,整修路肩 120000平方米,清理边沟2400公里。完成106国道沥青路面灌缝2200米。清除水毁塌方18560余立方米,清理水毁路面80000平方米,疏 通涵洞37道;完成挡土墙9处2000立方米。三家交通企业完成营收3030万元。水上运输实现连续14年无死亡事故。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78212万元;住宅电话年末用户57612万户,其中,乡村电话用户2820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23130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25638户。
2012年共接待旅游人数285万人次,同比增长28.8%;实现旅游总收入12.5亿元,增长24.3%。其中门票收入0.45亿元,同比增长31.6%。
七、财政、金融、保险
2012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48340万元,同比增长23.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5560万元,增长28.7%。地方财政支出 172903万元,增长15.2%。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630867亿元,同比增长14.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69508亿元,同比增长20.8%。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51533亿元,增长35.8%。
全年财产保险费2619万元,财产险赔款1062万元,简单赔付率40.5%;2012年,累计保费收入3779万元,赔款支出463万元。长险保费收入 3444.9万元,其中:长险首年保费1464.2万元,赔款支出243.8万元,简单赔付率16.7%;续期收费1980.7万元。短险保费收入 334.2万元,赔款支出218.8万元,简单赔付率65.5%。
八、教育、科学技术
2012年,全县基础教育校(园)207所,其中:高中3所,初中26所,小学124小所,幼儿园5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86954人,其 中:高中5985人,初中17854人,小学50042人,幼儿园13001人,特殊教育72人。专任教师3490人,其中:高中教师358人,初中教师 988人,小学教师1438人,幼儿园教师688人,特殊教育教师18人。基础教育学校占地面积1328726平方米,其中:高中255353平方米,初 中397541平方米,小学576312平方米,幼儿园97400平方米,特殊教育2120平方米。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学生数67896人。
今年共申请了60个外观设计、20个实用新型专利,已授权发明专利18个,外观设计专利52个,实用新型专利13个,有利地推动了企业高科技发展。向省和 国家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7个,申报成功的有1家。其中富民强县项目1个,富民强县项目油茶油茶标准种植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项目由通山县九宫生态粮油公 司申报;农业项目1个,“丘陵岗地高产优质油茶种植技术产业示范”项目。国家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1个,“造纸工业黑液生产木质素后废水利用”由湖北盛 华再生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申报;省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1个,“YLYQ捡拾式方捆压捆机”由湖北玉龙机械有限公司申报;省级新产品、新工艺项目2个, “铁水炉外精炼喷吹用CMD复合脱硫剂”、“丘陵岗地优质高产油茶种植技术与产业化示范”分别由湖北省通山县通力镁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新大地生态农林科 技发展有限公司申报,“丘陵岗地优质高产油茶种植技术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已通过国家审批,项目资金预计到位20万元。“水生态修复与水处理”科技惠民综合 示范项目由县环保局申报。通力镁业公司的创新基金项目铁水炉外精炼用KB复合脱硫剂项目2012年已通过国家审核,到位资金80万元。另外,我县还建立了 高新企业储备库,今年申请高新企业4家,已审批1家,其中第二类三家(分别是湖北玉龙机械有限公司、湖北盛华再生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和武钢森泰通山冶金有限 公司),第三类一家(武钢实业金源(通山)冶金材料有限公司)
九、文化、卫生、体育
2012年, 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创作编排地方文化特色的大型新春晚会《春涌通山》演出获得圆满成功;与县妇联联合举办了庆“三•八”全县女子健美舞蹈表演 大赛,共有22支代表队近700人参加表演;举办了全县腰鼓大赛,全县40余支腰鼓队参加比赛;开展了“书香鄂南•文化通山”全民阅读活动;开展了送文化 下乡活动,送戏100余场,送图书2000余册,送电影10余场;积极开展文化遗产宣传和展览活动,举办了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和“第七个世界文 化遗产日”大型广场展演活动;开展了“创建模范农家书屋,争当优秀管理员”活动,共创建了8家示范书屋,正在争取向上报批79个各类基层公益书屋、361 家自然村书屋及47家卫星数字农家书屋建设;我县公共文化设施已实现全面免费开放。
全县参合350185人,参合率99.76%。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290元,全县共筹集基金1015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偿4622万元(132元 /人),省财政补偿2689万元(76.8元/人),县财政补偿1093万元(31.2元/人),农民个人缴费1751万元(50元/人)。提高了乡、 县、市、省级住院补偿比例,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比例达到75%,住院封顶线提高到10万元。门诊统筹补偿提高到40%,个人年度门诊报销最高可到300 元。门诊慢性病(大病)病种扩展到21种。2012年补偿135万人次,补偿资金9479万元。为206个村卫生室安装了村卫生室信息系统,并与乡镇、县 新农合网联网,全县村级卫生室新农合专网建设达到全覆盖。新农合在全省定点医疗机构实现了省、市、县、乡、村“一卡通”结算。提高儿童白血病、先心病,妇 女乳腺癌、宫颈癌,尿毒症、重性精神病、耐多药肺结核等重大疾病保障水平试点工作在我县全面推开,新农合补偿比例提高到70%。有12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和78名其他重大疾病患者得到了大病保障救治,新农合补偿资金136万元。
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兴起, 举办了“迎春杯”老年门球赛、“公安杯”、“电力杯”职工篮球赛、全县“门球大联动活动”、“煤炭杯”乒乓球赛以及棋类一系列赛事活动达11次。业余训练 成效显著,组队参加市少儿体育比赛,获得田径团体总分第二名、乒乓球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代表市参加省“黄鹤楼酒杯”青少年跆拳道锦标赛,取得1金2铜的 好成绩。
十、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
据全县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2012年末,通山县总人口47.71万人。人口出生率15.4‰,人口死亡率5.2‰,人口自然增长率10.2‰。
2012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94元,同比增长14.8%;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7100元,增长9.2%;农民人均纯收入4898元,增长16.9%。
2012年,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1642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7758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184905人。农村低保保障 标准70元/人月,城市低保保障标准170元/人月;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2100元/人年,分散供养标准1600元/人年;新建廉租住房114套。
十一、资源、环境保护
2012年末,全县常用耕地面积22.25万亩,其中水田14.08万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6608.7公顷;垃圾处理站1个。
城镇空气环境达优II级标准以上,县城饮用水一、二级保护区内及城乡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主要河流地表水、声环境均达到功能区划分要求标准。单位GDP能耗1.0336吨标准煤/万元,下降3.66%,污染物减排达到减排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