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县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053号提案主办工作的意见
索引号 : K26422872/2025-25269 文       号 : 无
主题分类: 其他 发文单位: 通山县农业农村局
名       称: 关于对县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053号提案主办工作的意见 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29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关于对县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053号提案主办工作的意见
夏聪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全面推进我县乡村振兴的几点意见》收悉。意见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内容全面、措施具体,为我县系统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我局高度重视,经认真研究,现就有关落实举措回复如下:
一、聚焦“产业兴旺”,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充分发挥通山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打造区域特色板块,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全县农业高质量发展,县委、县政府经充分论证并结合通山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将茶叶、中药材、柑橘、枇杷、楠竹、油茶列为重点发展产业,重点对六大产业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品牌培育、市场营销、主体培育等给予专项资金补助,2024年,全县新建改造“六大产业”种植基地6.23万亩,2025年全县新增、建油茶林5210亩、橘橙2700亩、茶叶4000亩。积极组织开展“二品一标”认证工作,2024年新认证绿色食品6个,有机食品4个,2025年新认证绿色食品6个,目前全县“二品一标”产品共有45个,其中绿色食品35个,有机食品6个,地理标志农产品4个。
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乡村布局,重点培育水果深加工、中药材提取等产业链项目,延伸农业产业链条。2024年新增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新增省级柑橘产业联合体1个,新增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截至目前,我县现有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2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2家,市级龙头企业39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4个。2025年计划新递补省级龙头企业1家,确保省级龙头企业总数的持续稳定。2024年新培育2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入规,农产品加工总产值7.41亿元,较去年增长7.5%。2025年计划新培育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二季度农产品加工总产值5.38亿元,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二、聚焦“生态宜居”,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国省县和乡村公路、桥梁建设,已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129.264公里、占年度计划82.78%,全县187个行政村村村通过客车保持率达100%,通公交化率97%。将89户符合危房改造政策的动态新增的农村低收入群体纳入本年度改造范围。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025年完成5G站点21个,5G站点总数659个,其中农村站点346个,行政村5G通达率100%。加强农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我县共建成充电桩1914个。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为99.988%。二是攻坚人居环境整治。印发《关于持续开展“清洁家园”行动的通知》,以村(社区)为单位,广泛动员干部职工、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清洁家园”行动中,聚焦主次干道、房前屋后等重点区域,清理“三堆两垛”,整治“三乱”现象,实现“六边”“六清”,推动营造干净、整洁、舒适的农村人居环境。通过常态化开展“清洁家园”行动,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率达98%以上,无害化处理达95%以上,城乡环境在夯基提能中持续改善。三是扎实推进农村厕、污、垃整治。2025年通山县农村居住总户数87228户,卫生厕所总数85623户,卫生厕所普及率98.08%。其中开展无害化卫生厕所总数66575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76.32%。今年已完成7个行政村的污水治理任务,全县已完成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个数达93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9.73%。集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42次,参与行动达万余人次,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的行政村覆盖率达100%;清收转运垃圾16.24万吨,清理垃圾1885吨,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率达到98%以上,无害化处理达到100%。截至目前,已完成垃圾分类的自然村覆盖702个,覆盖率为57.54%。四是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已投资755.2万元对大畈水厂进行管网延伸,将下杨村、西泉村、大坑村、隐水村纳入大畈水厂的供水范围。正在加快推进通山县农村供水提标升级一期工程,计划对黄沙铺镇晨光水厂、万家水厂进行改造升级、同时新建与改造一批小型分散供水工程,更换一批智能水表,提升全县供水保证率与供水质量。推广春玉米地膜覆盖面积5万亩。共开展科学安全用药培训4场,培训人数216人次。2024年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90.36%。共建立农废回收点105个,集中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2.1吨,力争今年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80%以上。发放禁烧通告3000余份,全县范围内形成了抓秸秆禁烧的高压态势,2025年秸秆利用率能到95%。
三、聚焦“公共服务”,提升乡村生活品质
一是改善办学条件。2025年,重点提升南林中学等5所乡镇寄宿制初中办学水平,新招聘初中教师112人,2025年秋城乡教师双向交流190人。实施迎宾路中学新建项目等47个项目;实施通羊四小教学楼新建项目;完成通羊一小、实验小学教学和信息化设备采购,购置“班班通”设备516套,建成“数字食堂”监管平台,新中考英语口语机考计算机教室16间、省级教联体学校精品互动录播教室2间、听课教室4间,协议购买3000个云电脑账号,完成师机比1:1、生机比8:1目标任务,推动教育数字化稳步前行。二是加快医共体建设。全县检查检验结果线上线下互认共2215人次,患者节约费用43.62万元。远程医疗向乡镇卫生院延伸。截至目前,医共体已完成影像中心、心电诊断、检验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病理诊断中心的建设,对13个乡镇全覆盖,影像中心出具的诊断报告数为223个;心电诊断中心出具的诊断报告数为6910个;检验中心出具的诊断报告数为61个;病理诊断中心平台专家出具累计会诊咨询意见书79例。三是提升养老服务。投入资金54万元实施特殊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80户,全面改善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环境。
四、聚焦“乡风文明”,涵养乡村精神内核
一是丰富文化生活供给。聚焦乡风文明促振兴。着力推动文化重心下移,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巩固衔接“硬支撑”。全县187个村均组建了农民文艺团队,实现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村村有、体育健身设施村村全。持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活动,通过上门服务、面对面宣讲等方式,引导群众破陈规、除陋习、倡文明、树新风,进一步营造和谐稳定、风清气正、文明祥和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常态化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结合通山山歌、神歌、采茶戏等民间文艺开展文化赶集,立足现存的1个国家级、8个、21个和50个县级非遗项目积极组织开展各类非遗传承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网站、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直播、展示,发起非遗互动话题,吸引更多人关注传统文化。完成“红色文艺轻骑兵”“戏曲进校园”“文化进万家”“全民阅读”等文化惠民活动共计123场,完成率123%。基本实现了进农村、社区、农村山区、革命老区、景区、校园全覆盖,现场观众高朋满座,好评如潮。三是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持续推进高额彩礼、人情攀比、大操大办、厚葬薄养、散埋乱葬等重点领域移风易俗治理。发布《通山县文明殡葬倡议书》《通山县“移风易俗过佳节文明健康庆元宵”倡议书》《通山县文明祭祀倡议书》,在各级各类媒体发布稿件200余篇。召开屋场连心会及圆桌会议40余场,宣传婚丧嫁娶及殡葬领域移风易俗,促进文明乡风。
五、聚焦“治理有效”,筑牢乡村稳定基石
一是建强基层党组织。聚焦“五个基本”深入查摆问题,全面落实“四个一”整顿举措,切实推动2025年11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提升。深化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储备村级后备力量374名,突出示范引领,组织开展“争创乡村振兴好支部、争做担当作为好支书”专题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在全县范围内计划选树一批乡村振兴“好支部”、担当作为“好支书”。二是持续推进法治教育宣传工作。结合农村实际,利用多种渠道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向群众普及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今年以来,开展集中法治宣传活动97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举办法治文艺演出2场。深入开展“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积极培育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等,带动和引导广大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已组织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28场次、人民调解员培训23场次。三是完善治理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农村地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推动各类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早发现、早处置。专项治理工作期间,全县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3790起,成功化解3696起,成功化解率为97.52%。四是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持续紧盯“五霸一痞”等黑恶势力,坚持依法打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黄赌毒黑合流犯罪。上半年,县公安局立涉恶案件7起,破案2起,抓获涉恶犯罪嫌疑人27人,刑拘2人,移送起诉2人。
六、聚焦“生活富裕”,提升农民幸福指数
一是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2025年出台《通山县2025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扶持产业就业奖补实施方案》,安排衔接资金1000万元支持脱贫户、监测户发展特色产业进行奖补。充分发挥金融帮扶杠杆作用,对有发展产业意愿的脱贫户、监测户,实行小额贷款应贷尽贷。以通山直播基地为依托,建立电商服务生态链,积极拓展线上线下销售,与50余家农业经营主体签订服务合作协议,展示销售农产品规格达180余种,形成产供销的有效链接。依托通山有礼特产馆线上平台、线下体验馆,推介通山本地优质农产品。“通山有礼”特色网货展销中心已经吸收通山40余家农产品企业合作入驻,各种农产品规格合计有200余种。开展护工、电工、家政、电商等职业技能培训,2025年计划完成各类培训3000人以上,其中“通山护工”劳务品牌培训1000人,并举办“通山护工”专项招聘会,促进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有效提高培训就业率,鼓励农民发展小微企业,拓宽增收渠道。二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医保三重保障制度梯次减负功能,全面落实困难群众分类资助参保政策,确保困难群众基本参保动态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县共投入资助资金6158万元,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了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保障政策,全县城乡居民医保参保357921人,农村低收入人口及脱贫人口等困难群体参保118243人。确保困难群众基本参保动态全覆盖,有力缓解农村低收入人口及其他困难群众就医难题。实行“一次核查,分类救助”的模式确保低收入人口应保尽保、应纳尽纳,到目前共新增城乡低保263户。结合部门预警信息开展常态化排查。截至目前,全县相关部门推送预警信息2264条,新识别监测对象30户124人,消除风险监测对象74户276人,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下一步,我们将把您的意见转化为具体行动,细化任务清单,压实部门责任,定期督查推进,确保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地见效。感谢您对我县“三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期待您继续建言献策,共同推动我县乡村全面振兴。
通山县农业农村局
2025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