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县十九届人大第五次会议第033号建议的答复

索引号 : K26422872/2025-25257 文       号 :

主题分类: 其他 发文单位: 通山县农业农村局

名       称: 对县十九届人大第五次会议第033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29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对县十九届人大第五次会议第033号建议

的答复

张庆友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同步开展通山大道沿线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重视沿线纳入整体规划

通山大道是连接通山县城、大路乡、南林桥镇的重要道路,作为我县重要的交通干线和景观廊道,其沿线区域的发展建设一直是我县工作的重点之一。现已将通山大道沿线200m纳入城市重点管控范围,并将通山大道纳入通山县全域绿道系统规划(2023-2035年)。目前,通山大道暂未完工,为保障通车后的道路安全畅通,我局高度重视,提前安排相关部门部署。一是加强设施建设。积极摸排梳理路段,待道路施工完成后,将根据路段实际情况详细制定施划交通标志标线,设置交通标识和信号灯方案,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工作进展。二是加强秩序管理。组织执法人员加大沿线违法巡查和查处力度,发现一起处置一起,严格维护通山大道规划秩序;三是加强安全宣传。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工作,以拉横幅和发放宣传单的方式,向过往群众、驾驶人普及交通知识,提升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引导市民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共同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畅通。

我们明确要求,在道路工程设计、施工及后续管护的全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对沿线乡村的带动和提升作用,力争实现“建成一条路、带动一片产业、美化一方环境、造福一方百姓”的目标。

二、优化沿线道路连接交通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通山大道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已考虑了沿线支路的连接,根据规划,设计沿线与通山大道平面相交叉道路共计12条,包含11处十字交叉、1T形交叉和1处立体交叉。道路绿化设计内容主要为:3米宽中央分隔带绿化、1.5米宽两侧分车带绿化。二是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同步提升。借助通山大道建设的契机,同步规划、设计和实施沿线村镇供水、污水等管线管网的新建或改造工程,避免重复开挖。优化提升沿线村镇与通山大道的连接道路,改善内部交通微循环。统筹布局沿线村镇,做到对内联通,对外归流,让沿线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三、美化亮化绿化沿线村庄

通山大道是全县重点工程,建成后将成为106国道县内最关键的一个路段。一是加强对沿线村庄的资金扶持。我们要汇集各项政策资源、各部门资金,对石垅村湖江畈、下徐、桥头进行全方位打造。美化、绿化环境,优化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振兴沿线农村产业发展,全面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设计上要做到一村一品、因地制宜,风格上相互呼应,和谐统一。南林桥镇石垅村属库区移民村,移民人口90人,其中享受原迁移民直补资金人数44人,项目扶持人口46人。自2006年移民后扶政策实施以来,石垅村每年享受移民后扶资金2.3万元和不同程度的后扶基金扶持,资金投入使用于石垅村交通、供电、农田水利等与移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建设。由于石垅村移民人数较少,不符合省级美丽移民村创建条件,无法申报美丽乡村示范村打造。建议石垅村积极向县财政部门申报和美乡村建设指标,同时,我局也会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在政策范围内对石垅村予以扶持。二是振兴沿线产业。依托大道带来的便捷物流,支持沿线发展高标准农田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打造区域性农产品品牌。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快速供应链,减少流通环节,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项目总体进度安排,适时启动沿线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专项工作,包括规划招标、详细设计、项目立项、资金筹措等。我们将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同时整合县内相关涉农资金,优先向通山大道沿线区域倾斜。

通山县农业农村局    

2025829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