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五绿”并进 建设绿美通山 实施方案(2022—2026年)

发布日期:2022-09-21 字体:【

保证我县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稳步推进,林长制各项工作持续推深,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全面推高根据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咸办文〔202115号)市林长制办公室印发《实施“五绿”并进  建设秀美咸宁行动方案(2022—2026年)》(咸林长办发〔2022〕6号),县委办县政府办《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通办文20218号)相关要求,结合通山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工作目标

2026年,通山县林长制责任体系健全,制度建设完善,运行机制成熟,林业治理综合能力全面提升,特色产业增长极、转型发展示范区和自然生态公园综合体系初步建成

——倡导全民“爱绿”,实现生态文明教育进课堂,建设生态文明教育基地8处,建立林长制宣传平台。

——严守红线“护绿”,实行林地分级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地管护体系,逐步形成“空天地人” 一体化森林防火监测预警系统,守线护绿272.61万亩。

——精准提质“增绿”,着力解决遗留少量荒山、森林质量不高门户绿化差和示范不明显等问题提质增绿46.6万亩。

——创新机制“活绿”,发挥我县“两”试点示范作用深入推进林业碳汇健康发展。

——聚焦产业“富绿”,助力我市中国桂花城建设,做大做强竹产业,提升油茶产业,壮大林下经济和推进森林康养,融合“三发展,实现林业总产值50亿元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生态文明教育工程

1.推进生态文明教育进课堂。开展林业生态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活动,编撰和发放生态教育宣传课件资料,组织青少年开展各类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建立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学生素质教育考查(评)内容机制,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爱绿护绿意识,养成保护森林资源的良好习惯(责任单位:各乡镇九管会、富水湖湿管处、县教育局、林业局)

2.建设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依托自然保护地、小湿地和古树名木群落等资源,在九宫山自然保护区、富水湖湿地公园、大畈枇杷小镇、九宫山镇香榧小镇、厦铺镇林上村金盆湾古树群落、闯王镇闯王陵、杨芳林乡古树群落、北山林场等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创建八处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为推进林长制工作和发展现代林业提供可看、可学、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板,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林长制改革创新亮点。(责任单位:九管会、富水湖湿管处、大畈镇、九宫山镇、厦铺镇、闯王镇、杨芳林乡、县林业局、生态环境局)

3.建立林长制宣传平台。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主线,建立林长制智慧信息系统,开发林长制宣传工作平台。以“爱绿护绿、你我同行”、“讲好巡林护林故事”为主题,邀请基层林长或护林员宣讲巡林护林典型事迹,宣传林长制相关政策和举措,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利用报纸、电视、网站、微信、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建立林长制宣传微平台,通过图文点播、视频点播、小游戏互动等功能,普及自然资源各类知识,向公众展示生态文明建设丰硕成果。(责任单位:各乡镇委宣传部、九管局、富水湖湿管处、县媒体中心、县林业局)

(二)实施森林资源保护工程

4.加强林地用途管制。科学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2021-2030年),划分林地保护等级,实行林地分级管理,将林地保有量纳入考核指标。严格林地定额管理和用途管制,融合自然资源“一套数”,推进林地“一张图”精细管控,形成“以图管地”;严守生态红线,严格实施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坚决制止和惩处非法占用林地和毁等违法行为,确保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责任单位:各乡镇九管局、富水湖湿管处、县林业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5.严格保护天然林和生态公益林。对全116.2万亩纳入天然林停伐和92.14万亩生态公益林实行严格保护,全面落实天然林保护和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加强天然林管护能力建设,完善天然林管护体系,加强天然林管护站点建设,加强护林员选聘管理,建立护林员网格化管理制度,提高管护效率和应急处置能力。(责任单位:各乡镇九管局、富水湖湿管处、县林业局)

6.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管。建立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自然公园为基础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保护物种栖息地和原生境,守住“三条底线”(保护面积不减少、保护强度不降低、保护性质不改变),确保森林类自然保护地森林覆盖率90%以上,建设生态保护示范区。强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措施,

推进重要湿地生态修复,加强湿地鸟类栖息地的保护。(责任单位:各乡镇九管局、富水湖湿管处、县林业局县生态环境局

7.加强野生动植物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珍稀濒危动植物和古树名木的拯救保护,对全市古树名木登记造册、挂牌保护,重点对集中连片的珍贵古树群落进行保护复壮;贯彻落实《咸宁市古桂花树保护条例》,依法保护我市古桂资源。(责任单位:各乡镇九管会、富水湖湿管处、县城管执法林业局)

8.加强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建立健全各级森林防火机构和专业巡护队伍,织密防火防护网。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防火阻隔系统。强化森林防火监测预警体系建设,逐步形成“空天地人” 一体化森林防火监测预警系统,提高预警能力。认真履行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目标责任,加快松材线虫疫木清理,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国家规定范围内,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和病死树数量实现“双下”;认真组织完成好全外来入侵物种普查,进行风险分析,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责任单位:各乡镇九管局、富水湖湿管处、县应急管理局、林业局)

(三)实施森林资源培育工程

9.着力解决遗留荒山绿化问题。积极开展造林绿化空间适宜性评估,对接国土 “三”数据和国土空间规划,摸清可造、宜造荒山及林间“天窗”底数,结合国家、省林业工程项目,科学编制造林设计方案,精准开展造林绿化行动。合理选配乡土树种,提倡营造“大径材、珍贵树、长命树”。加强新造林抚育管理,落实管机制和责任主体,保证新造林连续抚育3年,每年抚育2次,确保成活成林真正实现县域山场整体灭荒。(责任单位:各乡镇九管会、富水湖湿管处、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

10.着力解决森林质量不高问题。加强森林抚育和退化林修复,提升森林质量。坚持“异龄、复层、混交、全冠、多彩、近自然”理念,通过封山育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修复等措施调整森林树种组成、年龄和空间结构,提高林地的生产力,促进森林、林木生长发育,培育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责任单位:各乡镇九管会、富水湖湿管处、县林业局)

11.着力解决省界门户、通道绿化相对落后问题。将涉及省界门户的洪港镇贾家源、三源、盘田、三贤、东坪村域内的荒山、公路、河流、水库、村湾大广”高速、“杭瑞”高速、106国道沿线纳入绿化规划坚持高标准设计,做到绿化、彩化美化相结合培植高大乔木林和“风景林”,提升绿化档次,扮靓通山对外形象。(责任单位:洪港镇燕厦乡、黄沙铺镇、大畈镇、通羊镇、大路乡、南林桥镇、九宫山镇、县林业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和湖泊局县农业农村局

12.着力解决基地示范不明显问题。依托双重项目和林业重点工程,通过“林长+项目+基地”模式,按照县总林长、副总林长不少于200亩、乡级林长不少于100亩的建设目标,在全打造一批林长示范林,凸显示范效应。鼓励其他县级林长、乡级副林长积极参与林长示范林建设。(责任单位:各乡镇九管会、富水湖湿管处、县发改财政局、林业局等)

13.着力解决绿化品牌不优问题。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创建森林城镇、森林乡村为契机,采取抓乡促村、整乡推进、整县提升、连片绿化的方式,加大绿化美化力度,重点抓好“四”绿化,打造休闲绿地、小游园、绿色庭院等精品工程。(责任单位:各乡镇九管会、富水湖湿管处、县城管执法农业农村局、林业局)

(四)实施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工程

14.实施“两”示范建设。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示范建设,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加快主导产业培育,加强产业融合,深化机制创新,规范资金使用,提升绿水青山“颜”,实现金山银山“价”。(责任单位:各乡镇九管会、富水湖湿管处、县发改财政局、林业局)

15.推进林业碳汇行动。探索适应通山县情的林业碳汇开发与交易模式,充分发挥我县自主开发的竹子造林碳汇项目优势,加强碳汇造林宣传和林业碳汇技术培训,稳妥有序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健康发展,力争早日实现碳交易。(责任单位:各乡镇九管会、富水湖湿管处、县发改财政局、县生态环境局、县林业局)

(五)实施生态惠民工程

16.奋力建设桂花产业。用好桂花资源普查成果,科学编制规划。加快“两镇、两村、两线”桂花项目建设;推广桂花良种壮苗推进城区、“四旁”桂花种植1500亩,残次桂花林抚育补植1500亩,新建桂花示范基地500亩将咸宁打造成全国桂花名城添色增彩。(责任单位:各乡镇九管委、富水湖湿管处、县发改财政局、科技局、经信局、商务局、招商和投资促进局、城发集团、林业局)

17.做大做强竹产业。科学编制竹产业发展规划,加强政府引导,整合现有企业,优化提升竹加工产业引进竹纸先进生产技术,提高毛竹生产利用率,增加产品附加价值。开展竹类研究和科技推广示范,完善竹林生态站设施建设。充分实施“毛竹林一黄精栽培模式“笋用林高效培育技术“雷竹丰产栽培标准化”等科技推广示范项目,积极配合“楠竹笋用林高效栽培技术研究“雷竹林覆盖与补水试验”等市级课题研究项目。(责任单位:乡镇区党委政府、九管委、县发改财政局、科技局、经信局、商务局、招商和投资促进局、林业局)

18.着力发展油茶产业。加快建设油茶高产基地,推广“油茶基地+”模式扶持油茶加工龙头企业,推进油茶产业三产融合发展科学培育优良分年度优质完成油茶新造9万亩,低效林改造11.3万亩的项目任务。(责任单位:各乡镇九管会、富水湖湿管处、县发改委、财政局、科技局、林业局)

19.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发挥林下土地资源和环境优势,大力发展1万亩以林茶、林果、林菌、林药、林油、林苗、林花等林下经济为主的产业基地,向“一亩山万元钱”目标奋进。(责任单位:各乡镇九管会、富水湖湿管处、县发改委、财政局、局、林业局)

20.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开发森林康养基地,积极探索“森林+观光、休闲、康养”等旅游康养模式,提高森林生态价值,优化林业产业经济。期间,全县以每年4处的标准开发建成森林康养基地20处。(责任单位:各乡镇九管会、富水湖湿管处、县发改财政局、文旅局、县科经局、商务局、招商和投资促进局、林业局)

三、保障措施

强化组织领导。乡镇九管会、富水湖湿管处成立领导小组,“五绿”并进建设绿美通山行动作为林长制工作的重大任务,科学谋划实施,明确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确保专项行动落地见效。

(二)强化协调联动。乡镇党委政府及相关单位要将“五大工程”任务目标细化分解,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形成工作合力,解决坚持‘五绿并进建设绿美通山”实施中的重大事项,确保“五大工程”建设有序推进。

(三)强化项目资金统筹整合县级财政资金5000万元,同时对接现有林业相关项目,用好用活各项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支持,鼓励结合工作实际,出台相应措施。

(四)强化督导检查。坚持日常督导与定期督查、重点督查相结合,及时掌握各地落实“五大工程”进展,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建议,确保顺利实施。加强督查考评,建立正面激励和反面约束机制,对排名靠前的予以奖励,对排名末位的进行约谈通报。

附件:坚持“五绿”并进建设秀美通山目标分解表

 通山县林长制办公室

2022年9月19日


  • |
  • |
./t20220921_2807680_app.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