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县财政局“十三五”时期工作成就及“十四五”时期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2-03-28 字体:【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财政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全县财政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积极应对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和新冠肺炎疫情等方面的影响,紧紧咬定紧紧围绕“山通水富、绿色发展”奋斗目标,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切实履行部门职责,努力服务通山发展大局。通山县财政局连续8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光荣称号;在全省财政系统年度目标量化考核中,我县财政工作连续9年被评为A级等次;连续8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红旗单位或目标考核优胜单位。

一、“十三五”时期及2021年财政发展取得的工作成就

(一)财政收入规模稳步增长。五年来,全县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方税收收入总量达到43.5亿元、30.1亿元、19.5亿元,较“十二五”时期分别增加13.9亿元、7.3亿元、3.9亿元,分别增长47.1%、31.6%、24.6%。

(二)民生福祉持续提升。全县民生支出只增不减,占比80%以上,累计完成137.24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1.32倍,年均增长9.42%。“三保”底线全面兜牢,机关事业单位正常运转,工资按时发放、科教文卫、新老增资、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及养老政策全面兑现。

(三)支持三大攻坚战成效明显。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打赢脱贫攻坚战、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十三五”期间,共统筹整合财政资金41.3亿元,本级预算投入资金17505万元,为我县如期脱贫提供财力保障。财政扶贫绩效考评工作连续4年被省财政厅评为A等级,扶贫资金统筹整合工作连续5年被省财政厅评为A等级。2021年农村综合性改革工作纳入财政部试点试验范围(全省仅2个县),获中央补助资金5000万元,创历史最好成绩。严守政府债务风险底线,制定《通山县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实施方案》《通山县2019-2020年隐性债务化解方案》,规范使用新增债券资金,目前我县政府债务风险处于绿色预警等级。统筹整合各类环境整治资金,支持富水湖全面禁捕及渔船拆解上岸、岩溶地区石漠化、荒山荒地改造、林业生态培育修复、水污染防治、农村污染物整治、煤矿综合整治等工作,促进我县环境质量提升。

(四)财政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一是建立健全制度。“十三五”期间,先后制订《通山县财政性资金审批拨付管理办法》《通山县深化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通山县农村建设项目招投标操作细则》《通山县农村集体财务会计委托代理记账服务试点工作方案》《通山县党政机关县内差旅费管理办法补充规定》《通山县县级党政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从源头上堵塞管理漏洞,加强财政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绩效。二是强化日常监管。运用升级后的部门预算管理软件,紧盯各预算单位的预算指标的变化,严格预算编审、投资评审、政府采购等支出控管措施,节约财政资金过亿元,2018年至2020年我县财政预算管理工作连续三年在全省综合考核中获省政府“先进单位”表彰,分别获激励性奖励1000万元、500万元、500万元;定期开展会计信息质量、预算执行情况和专项资金等检查。2016年,对全县13个乡镇财政所(分局)开展内部监督检查,有效防范了基层财政运行风险。2017年我县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考评,被省财政厅评为A类等级次。2017年对“旅游专项资金”“财政扶贫资金”等重点项目资金进行绩效监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年度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获得奖励资金300万元。三是开展专项整治。开展项目资金、财政供养人员核对、网箱拆除补偿、精准脱贫建设项目、耕地地力保护、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巡视“回头看”、惠农政策资金和财政所(分局)财政资金等一系列专项整治,有力维护了财经纪律的严肃性。2018年和2019年,财政管理工作荣获省人民政府表彰,共奖励1500万元。

(五)财政监管绩效提升。2016年开始,我县建立稳增长财政政策统计报告制度,启用地方综合预算系统;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成立 “通山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管理中心”,编印《PPP模式法规制度汇编》,制定《通山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操作指南(试行)》,规范指导全县PPP项目管理和实施;加强国企改革,以县城投公司为依托,组建通山城市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机制;出台《通山县深化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深化乡镇财政体制改革,科学划分县乡(镇)支出责任;推行“组账乡管”,村组级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和资金效益得到提升。

(六)行风作风持续优化。管党责任与治理体系高度融合,“三不腐”机制有效推进,财政系统机关党建处于全县第一方阵。法治财政建设成效明显,常态化学法、普法、用法机制全面建立,财政“七五”法治宣传教育成效显著。文明创建硕果累累,继续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荣获省市级以上表彰奖励46项,财政统筹资金、预算绩效等多项工作在省市级以上大会上交流发言。

二、“十四五”时期财政发展的工作计划

“十四五”时期,我国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期、百年未遇之大疫情的持续影响期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机遇与挑战并存。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过“紧日子”将成为常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贯彻落实新《预算法》,坚持与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业规划及省、市财政“十四五”规划相衔接,强化财政“十四五”规划的可操作性。紧扣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抓好服务保障和监督管理,更要注重规范财经纪律和治本之策,抓内部管理不仅要管事、管人,更要注重制度机制的执行和结果的评估运用,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平稳较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

一是全面贯彻实施《预算法》,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将财政运行全面纳入法制化轨道。二是更加注重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实体经济税收比重,提高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三是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建立透明预决算制度,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强化预算执行管理,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建立规范、公开的现代预算制度。四是规范财政支出管理,完善依法理财体制机制,建立结构优化、导向明确的公共财政支出管理制度,促进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管理有效、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五是科学合理匹配财政队伍的年龄、知识、专业结构,进一步提升人员学习能力、政治素质。

(三)主要措施

一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深入贯彻全面依法治国理念,贯彻落实预算法,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落实法律顾问制度,健全重大决策程序,健全财政系统内控制度体系,把财政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全面提升财政监督的层次和效果,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财税改革、推动科学发展、化解收支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二是注重财政政策研究。坚持问题导向,围绕中央、省、市重大战略部署,研究提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实效性强的落实措施,在分析财政运行状况中研究深层次问题,更好地把握经济发展的中长期变化规律。提出接地气和具有应用价值的政策建议,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

三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全面加强机关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建设机关服务型党组织。坚持把反腐倡廉建设贯穿于财政工作大局,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始终坚持勇于担当、真抓实干的精神,保持政治过硬、清正廉洁的优良传统,逐步建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风险防控机制,推动财政服务质量、行政效能再上新台阶。

四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健全选贤任能的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树立公道正派的选人用人观;着力推进财政干部履职尽责能力建设;加强财政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统性财政文体活动,巩固文明创建成果。统筹推进综合治理、信访维稳、机要保密、档案管理、离退休干部等工作,提高财政服务保障水平。

                  


  • |
  • |
./t20220328_2572845_app.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