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人间烟火•中国传统村落⑩——西泉世第

来源:通山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日期:2025-08-04 字体:【


开栏语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融媒体中心以“留住乡亲、护住乡土、记住乡愁”为目的,围绕传统村落历史、区位、村容、人文、风俗、饮食等内容突出“传统”,彰显“古韵”,体现“保护”,展望“未来”。通过讲好传统村落故事,打造通山县传统村落新品牌新形象,为我县围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有序开展“留、修、整、提、补、添”工作提供鲜活依据。

池塘倒映着老屋,波光潋滟中静穆。历经百世荣光,承载了多少沧桑,记录了无数变迁,不改的是她古朴的容颜仍旧焕发无限生机。

始建于清嘉庆辛未年(1811)的吴氏祖祠“西泉世第”,古色古香,面阔三间,进深三重,宗祠内印刻着名人墨笔的楹联牌匾保存完好,散发着浓郁的文学气息。


中厅赫然伫立着“钦授翰林院编修”象征着无上荣誉的金字匾额,阳光映射下闪闪发光。与祖祠连襟的是题名为“至德传家”、“伐桂第”、“三让第”的三重建筑。

至德传家德为本,礼让处世让当先。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一方水土育翰林,万国来朝自编修。三朵莲花风水池,严厉家风才子出。

早在清朝同治年间村里就三次设立禁赌碑,杜绝赌博等不良风气。流传至今,“严禁赌贼盗”禁碑和“1951年乡规民约仍依稀可见当年的祖训教诲。

戏台笙歌渐隐,粉墨霓裳未央。唱不尽古今多少兴衰史,吟不完往来无尽风流事。太平盛世娱乐场,烽火硝烟蔽身处。“请观”戏台就是这样的地方。抗日战争时期为躲避日军屠戮,戏台上方的八卦天花暗格成为老弱妇孺的藏身避难所。

这里是红色革命主阵地,革命的种子在这里种下,烈士的遗志在这里赓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