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山尖是一座海拔700多米的山峰,耸立在富水河中游南岸,富水河流经这里,却在她的脚下三回九转构成“U”型的腰带河,像一个哺乳的婴儿吮吸母亲的乳汁那样,把这里的涓涓细流都吞入他的饥肠之中。来到这里观光的人们情不自禁会想起那青松翠柏中长眠着的一位英雄母亲,她,就是为革命事业英勇牺牲的女共产党谭元珍烈士。
谭元珍,1889年9月出生在通山县大畈区九门谭家村的一户贫农家里,这位贫苦出生的农家姑娘,从小养成了勤劳、贤淑的品格。十八岁时,与板桥霭山庄农民章敦耀结为夫妻,章敦耀比谭元珍长三岁,为人忠厚,婚后夫妻恩爱,先后生下二男一女。依靠祖上留下的两亩耕地与小块山林,能维持一家五口人的生活。
1926年,大革命运动的春风吹遍鄂南山村,中共通山县委领导下的农民运动日益高涨。共产党员章继林、江福来在板桥一带发展党的组织,建立农民协会,谭元珍和丈夫章敦耀、长子章晋仁都参加了农民协会,并在农民运动中受到了革命的锻炼。1927年春,经章继林介绍,三十八岁的谭元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了茶滩乡农协会会员、乡妇女协会主任。5月间,夏斗寅叛变革命,残部窜扰通山,与通山的反动派一道制造了血腥的通山“五 · 二一惨案”。惨案发生后,板桥成为通山农民革命运动的中心。8月上旬,夏桂林、叶金波等人在这里组织了通山暴动委员会,谭元珍坚定不移地跟着共产党,动员年过四旬的丈夫与十八岁的长子加入通山农民革命军,参加通山暴动与鄂南暴动。她自己协助板桥区委,努力做好支前工作。10月,秋收暴动失败,丈夫与长子随叶金波上了消水山,她自己担任了交通站的联络员。1928年板桥区委重建,谭元珍任区委委员,从事地下活动。当时她以旺盛的精力投入革命,成为区委阚学增、江福来等人的得力助手。白天,她与山乡的所有农妇一样参加农业生产;夜晚,她把孩子托于邻居照看,自己驾着一叶小舟通过曲曲弯弯的河道,来往在富水两岸的板桥各山村,发动群众抗租抗债。板桥的农委会会员很快发展到两百余人,并建立起一支三十余人的游击队。1929年,区妇女会成立,谭元珍担任区妇女会主任。年冬,红五纵队攻下通山,她领导全区妇女完成了军衣军鞋的缝制任务,受到县委的表扬。
1930年3月,通山县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在大畈白泥谭家祠召开,谭元珍作为板桥区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她见到了分别已久的胞兄谭超凡和编在县工农游击大队当战士的长子章晋仁,兄妹情,母子爱,一齐汇集在心头:“有了党,山乡才得到新生,有了苏维埃,劳苦大众才能当家作主,为了保护苏维埃,我们刀山敢上,火海敢闯。”这席话,是她对哥哥讲的,是她对儿子讲的,也是她对自己讲的。会后,她回到板桥,把小孩交给因病退役的丈夫,更加勤奋地投入了工作。同年5月,一支红军部队来到板桥,她在板桥组织四十多人的妇女洗衣队、补衣队,为红军服务。一星期内,动员板桥区妇女做了布鞋一百多双,麻鞋、草鞋三百余双。她的工作虽然很忙,还是带头利用夜晚为红军做了布鞋两双。红军战士激动地说:“谭主任,真是我们红军战士的好妈妈!”
1930年秋,谭元珍任中共通山县委、县委妇女部长兼妇女联合会主任。由于第二次“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以洪纪为主任的“鄂南行委”,不顾当时敌我力量悬殊的实际情况,组织通山军民三次攻打通山县城,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致使通山城郊部分地区沦为白区。敌军一个营进驻西坑潭,板桥区成了通山赤白对峙的前哨。1931年春,为了配合鄂东南红军反“围剿”,县委会、县苏维埃政府召开了紧急会议,会议决定组成白区工作队,深入城郊开展工作,谭元珍出席了这次会议。会上,她以“自己是个老年妇女,来往方便,熟悉城郊情况,与西坑潭地下党组织有过联系”等为理由,要求参加了白区工作队。在白区工作队里,她多次化装成老大娘,以看闺女、走亲戚等为理由,到毛田、洞口、朱家桥一带侦察敌情,为白区工作队打土豪、筹粮款等提供情况。她还深入国民党驻地西坑潭,为红军、游击队取得了重要情报。1931年6月中旬,谭元珍带几个妇女化装进了西坑潭,通过地下党组织安排给白军洗衣、做饭,给营长太太带小孩。一天,她们发现敌人准备了大量茶饼,仔细一探听,原来是敌人看到端午节快到了,想趁这几天天气闷热和久晴河水下降的机会下河去毒鱼。谭元珍及时地向地下党组织汇报了情况。不久的一天夜晚,白军营长留一连人守西坑潭,带两个连下河毒鱼,敌人放好了排哨,将枪支架立河岸,派一个排看守,其余一百多人下河捉鱼。到了半夜,谭元珍根据事先安排,派人送来夜宵。看守枪支的士兵,在河岸站了半宿,都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这时,河堤南岸竹林中我军事先埋伏好的一个加强排,迅速摸掉了敌人的排哨。信号枪响,我军伏兵尽出,很快地消灭岸上的敌人,缴获了全部枪支,河中之敌,赤手空拳,只得举手投降,敌营长在混乱中仓皇逃命。通山驻敌团长因此而受到师长谢彬的严责,敌营长为了开脱罪责,把这件事说成是留守连官兵与我军有勾结,里应外合造成的,敌团长为袒护他的小舅子营长,迁怒于留守连官兵,下令将该连调回县城,军法从事。该连官兵忍无可忍,纷纷要求连长率领大家投奔红军。敌连长因多次随军“围剿”过苏区,做了对不起人民的事而犹豫不决。一天夜晚,他带了几个贴心士兵,到小酒馆喝酒解闷,不一会,只见酒馆门帘撩起,走进几个人来,为首的正是谭元珍。敌连长这时才明白,他经常来的这个小酒馆,原来是共产党的联络站。谭元珍耐心地向敌连长讲明了红军对起义人员的政策,动员他率部起义,那位连长感谢共产党为他们指明了出路,决心率部队起义。
就这样,敌人驻西坑潭的一营兵力,迅速被我军消灭瓦解,谭元珍也成为当地神奇的“双枪老太婆”。
消息传出后,敌人对谭元珍恨之入骨,到处悬赏捉拿她,还收买了叛徒,布置了密探,了解谭元珍的行踪。谭元珍无所畏惧,继续战斗在斗争的最前线。1931年10月,她在红军游击队当侦察排长的儿子章晋仁不幸被捕,从一个叛徒口里,敌人知道他是谭元珍的儿子,把他押到西坑潭枭首示众。谭元珍闻讯悲痛欲绝,儿子的鲜血,更坚定了母亲的革命信念,她决心化悲痛为力量,把自己十七岁的次子章晋义,送到红军游击队,并再三叮嘱他:“共产党员革命不怕死,宁可流血不流泪。”要像哥哥一样,英勇杀敌,不怕牺牲。11月一天下午,谭元珍化装去西坑潭执行任务,因叛徒告密而被捕,敌人想从她身上了解我党白区工作的秘密,先是把她软禁在地主庄园的一间客房里,待如上宾,但什么也没得到。接着又将她囚于审讯室,敌人对她严刑拷打,同样得不到什么,敌人恼羞成怒,残忍地用铁丝从她的两乳房穿过牵着她游街,谭元珍坚贞不屈,忍着巨大的痛苦对敌人说:“为革命牺牲,死得光荣,血债还要血来还,你们妄想从我的嘴里得到任何共产党的情报。”这时,两个彪形大汉又把她架进审讯室。审讯从清晨一直延续到午后,谭元珍始终不吐一字,最终被敌人活活打死,残酷的敌人将她抛尸富水,当地群众冒着生命危险,打捞并埋葬了这位英雄的母亲。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