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怀清,生于咸丰十一年(1861),字莲溪,清乾隆中期其祖父由湖北省通山县西泉畈迁陕西省山阳县董家沟人。光绪十六年(1890),他再次参加朝廷会试,得中贡士,并顺利通过殿试,被选为三甲一等,御赐进士出身,擢入翰林院庶常馆学习,届满后因成绩优良,例授翰林院编修,充任满秘书郎(大概是占用该职位上的满人编制吧)。又三年(即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于朝廷例行的三年一次的京官考察制度中名列一等,奖授二品衔。嗣后声誉渐起,历任武英殿协修,皇帝起居注实录馆纂修,国史馆校勘员、纂修等职。光绪二十八年(1902),奉旨襄助礼部,担任全国会试同考官(其职位在主、副考官之下,分房阅卷,所以亦称“房官”)。二十九年(1903)又奉旨典试山左,出任山东乡试副考官,文名更盛。
宣统二年(1910),吴怀清起复后,先回翰林院任秘书郎,嗣又选充资政院议员、中英教育会会员,因才能卓异,赏戴花翎,加头品顶戴,诰授光禄大夫衔。
吴怀清经常眷念家盟风水源脉,在他殿试登科赐为进士后的1895年,曾不远千里于大年夜前夕回到了西泉畈。“凄凉客路三千里,眷念宗盟二百家”。写出了他不畏艰辛回籍问祖的心情。时年吴怀清35岁,为陕西学务议长。西泉二百父老子弟争欢宴请。吴怀清高兴之致撰写了大量思乡、恋乡的诗对,如“风尘屡爽还乡约,岭表游归逼岁除,父老郊迎夸画锦,儿童鼓吹导行舆。欢腾举族争先睹,影息劳人行暂纾,况复阿连偏早在,五年忽见乐何如”!这便是当时乡亲们迎接他的热情场面的写照。还有很多匾对:如“梓里别廿年春梦方醒愧乏余光及宗族”,“桑田经几变冬心独抱敢亏大节辱先人”等。现在在西泉祖祠仍可见当年悬挂在墙壁上的匾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