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王能朗 周冰清 熊慧倩)“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要发挥代表的作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通山县人大代表、闯王镇汪家畈村支书兼主任汪立果,充分发挥本地荒山坡地的优势,带领群众创办砂梨基地1200亩,全村每年砂梨产值达到480万斤,收入达2400万元,村里有50户群众专业从事种植砂梨,仅此一项户平收入达7万元,过上了幸福美好生活。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就必须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责任,多为群众鼓与呼。”闯王镇的群众自古以来就有种植砂梨的习惯,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砂梨,到目前,全镇已发展砂梨面积达3500亩,丰产期每年砂梨产量达1500万斤,收入达7000余万元,已成为该镇拳头产业。为了进一步改良品种,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群众收入,2022年11月23日,汪立果在通山县第二十届人大代表会上,联系该镇32名县人大代表写好《关于支持闯王镇砂梨品改项目资金的建议案》,县人大常委会根据汪立果写出的建议案,率领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到闯王镇调研,落实砂梨品改项目资金500万元。如今闯王镇的砂梨由原来的单一品种,改种嫁接成“翠冠”“鄂梨2号”“秋月”等多个品种,产量由原来每亩2000斤提高到4000斤,销售价格由原来每斤2元提高到每斤6元。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就应该广泛联系群众,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起桥梁纽带作用。”陈亚男,这位毕业于武汉大学,在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外国学院攻读硕士的留洋生,她知识面广、见世面多,汪立果抓住陈亚男每年回乡过春节的机会,主动上门与她交流如何把家乡的“闯王砂梨”做强做大做成品牌,经汪立果多次上门,以算帐对比的方式加以劝说和做工作,陈亚男被汪立果的真诚言行感动了。于是,陈亚男利用她在武汉和在国外读书结识的朋友,通过多方筹资300万元,在刘家岭村创办550亩砂梨基地,高薪从湖北省农科院果品研究所聘请5名技术员,负责砂梨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和管理,安排当地50名困难群众做季节工,每人每年在陈亚男创办的砂梨基地打零工收入达1.5万元。在陈亚男的带动下,闯王镇一些在外创业有成的青年纷纷回乡创办砂梨基地,掀起了回家创业的投资热。
“当人大代表,就必须想方设法为群众致富谋路子。”如何让群众发展产业?汪立果先后到襄阳、大冶、咸宁等地考察,参观学习外地如何发展果品业的作法和经验,积极参加县、乡人大代表的各类学习、培训、视察调研活动,将学习到的知识,向群众传授灌输砂梨的种植、嫁接、储藏等方面技术要点,为群众发展砂梨做好产前的基地和种苗落实,产中的培植和技术服务,产后的销售渠道提供。如今,走进闯王镇汪家畈村的千亩砂梨基地,只见园区里的砂梨成排成行,梨枝上结满了“金黄色”砂梨。当地群众说:“县人大代表汪立果,他将砂梨变成‘金果’,百姓的生活美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