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县“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巡展】阮哎检:土鸡啄开致富门

1984年,阮哎检出生在隐水村一个贫寒家庭。作为家中老五,她有1个哥哥、6个姐妹。一家老小的重担,全靠做篾匠的父亲、做农活的母亲操持。“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初中毕业后,她便挑起家庭重担,四处打零工补贴家用。2007 年,她与通羊镇茅田村青年吴丰送结为连理,婚后更是将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侍奉公婆、操持家务、养育儿女,用勤劳双手撑起一方小天地。

2010年,为了给孩子补充营养,阮哎检将老屋旁的空地改造成鸡舍,开始散养土鸡。“起初就养了几十只,想着自家吃蛋方便。”没想到,自家土鸡下的蛋格外鲜亮,鸡肉紧实美味,吃不完就拿到农贸市场叫卖,没想到成了“抢手货”,附近的餐馆和居民纷纷找她买土鸡和土鸡蛋。市场的热烈反响点燃了阮哎检的雄心。2011年,她毅然购进 500 只鸡苗,开启规模化养鸡之路,成为村里首个“吃螃蟹”的规模养鸡户。
创业初期,夫妻俩每天清晨5点便起床忙碌:杀鸡、捡鸡蛋、装车,随后吴丰送前往农贸市场摆摊,阮哎检则留守鸡场照料鸡群。“夏天顶着烈日,冬天冒着寒风,手上磨出茧子,脸上晒得黝黑,但想着能多卖点钱,心里就有盼头。” 凭借这份坚持,他们的“原生态放养山鸡”招牌逐渐打响。因鸡场位于核电路核心地带,往来游客尤其是武汉游客看到路边招牌后,纷纷慕名上门,“茅田村土鸡”的名气越传越远。

养鸡之路并非坦途。2012 年,一场暴雨冲垮鸡棚,近百只土鸡因踩踏伤亡;2013 年,因缺乏防治病虫害经验,小范围鸡瘟导致 200 多只鸡死亡。“那时候躲在鸡棚里掉眼泪,觉得天都要塌了。”但擦干眼泪后,夫妻俩互相打气:“咱们农村人不怕吃苦,就怕碰到困难就倒下了……”
为了攻克技术难关,他们每年驱车千里赴外地选购优质鸡苗,半夜起来为人工孵化箱调温、加水,一晚上要起5、6 次,比照顾新生儿还细致。同时,阮哎检摸索出“林下养鸡” 模式——在山上种植桑葚、李子、杨梅,让土鸡自由啄食昆虫、草籽,既降低饲料成本,又提升鸡肉品质。“我们的鸡是‘山林健将’,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天然食,品质肯定是远超流水线出来普通肉鸡。”眼前这个皮肤黝黑、气质淳朴的女主人满脸自信,骄傲地说道。

凭借生态养殖的口碑,阮哎检的土鸡和土鸡蛋供不应求。2016年,养殖规模扩大至 7000只,年出栏土鸡蛋50万枚。高峰期时,年销售额达到了在200万元左右,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鸡能手”。如今,她的鸡场不仅是“土鸡王国”,更成了农旅融合的微型景点——每逢节假日,不少亲朋好友自驾前来,赏山林风光、购生态土鸡、采摘品尝绿色水果。
谈及成功,阮哎检总是感慨:“多亏了党的好政策!这些年,政府在养殖技术培训、农产品销售渠道上没少帮衬我们。”对于未来,这位大山的女儿目光灼灼:“如有需要,我会把掌握的养鸡技术免费传授给乡亲们,带领大家一起走上生态养鸡的致富之路。让更多的城里人吃上绿色原生态土鸡和土鸡蛋,把生态养殖做成长久品牌!”暮色中,成群的走地鸡悠然归巢,宛如跳跃的音符,奏响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奋进乐章。
从贫寒少女到创业先锋,阮哎检用15 年光阴在山林间刻下了奋斗足迹。她的故事,是新时代农村女性敢闯敢拼的缩影,她的蜕变,印证着“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朴素真理,她的成功,生动诠释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奋斗含义。阮哎检的故事不仅是一曲个人奋斗的赞歌,更折射出乡村振兴的伟大浪潮中政策扶持与群众首创精神的同频共振。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阮哎检告诉我们,只要肯奋斗,农村处处都是勤劳致富的聚宝盆,农村大有可为;只要肯努力,绿水青山就可以变为金山银山……